近日,廣州“限電令”提交二審,令快遞企業“最后一公里”的社會化難題再次受到關注。日前,在2016年中國快遞“最后一公里”峰會上發布的《中國快遞領域新能源汽車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簡稱《報告》)認為,未來新能源汽車在快遞用車市場的推廣應用將提速。有業內人士甚至預測,未來五年中國新能源物流車市場規模將達2000億元。
國內投用數量一年間翻6倍
目前,快遞市場上的投遞工具主要是電動自行車、小型面包車、電動三輪車等,低效率以及處于監管灰色地帶等問題制約行業發展,甚至成為制約社會物資流通加速的障礙。雖然廣州“限電令”擬對快遞行業網開一面,但依舊治標不治本。
“解決這個問題,業內有兩種說法:一種是鼓勵大家用智能快遞柜;一種就是新能源物流車,一些城市實施后有了不錯的效果。”交通運輸部專家委員會委員楊世忠說。
《報告》指出,我國2015年快遞業務量前50位的城市中,有26個城市應用純電動快遞汽車,27個品牌的近3000輛純電動物流車實際投入快遞業運營,投用數量是2014年的6倍。而來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新能源物流車產量為2768輛,同比增長111.3%。
每公里成本可降至一毛多
《報告》認為,隨著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不斷加大,新能源汽車租賃市場興起、新能源汽車辦證程序簡化等利好因素不斷出現,將加速新能源汽車在快遞用車市場的推廣應用。
據悉,目前國內13個省份、21個城市相繼出臺了扶持新能源物流車的相關政策,地方補貼最高幅度與國家補貼相當,即1800元/kwh,最低補貼為純電動貨車1.5萬元/輛、插電式混合動力貨車400元/kwh。
據了解,速爾快遞近期就斥巨資布局了新能源物流車。該公司一個月前已將新能源車導入市場,先由廣東打頭陣,逐步向全國網點推廣。據悉,車輛導入后,目前市場已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據速爾快遞相關負責人介紹,引進新能源車一是為響應國家“節能減排”的政策,二是為應對當下多個城市強制執行“禁摩限電”政策。實際上,新能源物流車空間大、裝貨多,有利于提高時效,降低運營成本,有助于解決快遞“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面包車每公里成本在0.6元左右,新能源車20度電可以開150公里,每公里成本一毛多。”速爾快遞廣東羅湖網點第一批租賃了5臺新能源車,該網點經理王世清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行駛路程不超過170公里,充一次電可跑兩天,電量足夠讓快遞員配送包裹。最重要的是220V的民用電源可隨時充電,還是很方便的。”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