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普遍而言,中國農村的電子商務發展水平比城市要差。這是客觀事實。中國社會現已經進入網絡時代,電子商務思維正在深度改變著人們的消費方式。當務之急不是尋找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而是要想辦法讓農民跟上電商思維的步伐。“互聯網+現代農業”應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需求,也是主動順應和配合城市化發展的需求,更是縮小城鄉差別、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的需求。有大需求,就有大意義,就應有大作為。
9月6日,在全國“互聯網+”現代農業工作會議暨新農民創業創新大會上,與會代表在農業部副部長屈冬玉帶領下,實地參觀考察了吳江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采用B2B2C運營模式、以銷售本地優質農產品為主的東太湖云商城,介紹了運營情況,獲得了與會代表的高度贊賞。
東太湖云商城于今年1月14日正式上線。目前線上線下共有10個大類,其中本地特色農副產品500多個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優質農產品50多個入駐,年成交金額預計可達到250多萬元;吳江日報社各新媒體平臺(終端)均有流量導入,在PC端、手機客戶端、微信上均有獨立入口,每天用戶達到1.2萬人次。電商農民們不會弄,而媒體人擅長。東太湖云商城假托吳江日報這個平臺,以自己的專長,瞄準需求進行供給側改革創新,這應該是一次不錯的嘗試。
除了東太湖云商城這個成功案例,將創新驅動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深度融合發展,吳江為全國“互聯網+”現代農業建設樹立了一系列示范。如在銷售上,同里核心區智慧農業管理中心,有東太湖商城、經緯線PC商城等電商平臺和農情萬家電視端、移動端的農業信息服務平臺和水產遠程診斷服務等。再如在種植上,吳江的“八個化”(園區化、規模化、信息化、機械化、設施化、標準化、生態化和產業化)以及物聯網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都給與會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
總結吳江的經驗,筆者以為做好“互聯網+現代農業”這篇文章,須強化政府引導責任。正如省委書記李強在會上強調的,要在“互聯網+現代農業”建設上不斷加大力度,不斷擴大農業應用物聯網技術范圍,不斷提升農業信息化水平,不斷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突出智慧農業建設,突出新型農民培育,為農業騰飛、農民致富、農村繁榮插上互聯網的翅膀。
做好“互聯網+現代農業”這篇文章,龍頭企業積極參與是好抓手。如2014年以來,申航智能流水養魚基地逐步把物聯網技術融合到養殖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實現了養殖生態化、生產標準化、管理智能化、效益最大化。為蘇州城區大中小學校食堂和企事業單位食堂配送食材的三港農副產品配送公司,建起了追溯系統和物聯網管理系統,為農業農村的市場信息化增添了無限的潛力和重大的動力。
做好“互聯網+現代農業”這篇文章,人才是關鍵。筆者以為,要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加強對農民的信息技術、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能力,鼓勵和引導各類科技人員、大中專畢業生、返鄉農民工、退役士兵等到農村創業創新,不斷壯大新農民隊伍。
正如國務院副總理汪洋指出的,順應“互聯網+”新趨勢推動現代農業建設,在用信息化引領和驅動農業現代化方面積極探索,創新體制機制,促進農業轉型、農民增收、農村發展,具有深遠的積極意義,可以大有作為。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