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五,是美國人一年中購物最瘋狂的日子,美國的商場會推出大量打折優惠活動,這一天被商家們稱作黑色星期五。“黑五”,讓中國商家羨慕不已。
“雙11”,可謂中國網友的網購狂歡節,今年的天貓“雙11”更是創下全天交易額超1207億的紀錄。因此有觀點認為,線下消費已被線上消費沖擊得支離破碎。但不得不承認,線下消費依然有網購不可替代的優勢,商家們迫切需要改變的,其實是服務升級。歷經8年的“雙11”,為商家積累了數以億計的大數據,將這些會員、數據、消費引導能力與線下商業結合,會產生怎樣的效果?會發展出中國的“黑五”嗎?
12月10日,支付寶口碑“雙12”狂歡節拉開帷幕。2014年僅有2萬家線下商戶參與的促銷活動,到今年增至100萬家。據統計,全國每兩家超市便利店、每4家大型購物中心、每10家持照餐廳中就有一家加入今年的“雙12”,首日消費者突破4900萬,至12日17時,累計有1.1億消費者參與,堪稱線下購物狂歡節。相比商家的漂亮數據,探尋線下商業如何借助互聯網轉型升級,探索實體零售業的未來方向顯然更有價值。
據報道,服務升級是今年“雙12”的關鍵詞。于商家而言,借由線上反哺線下,不僅可以提高銷售額,更可以實現經營能力與服務的升級。而于支付寶口碑用戶,不僅可以享受各種消費場景下的立減、折扣和滿返等優惠,更可以獲得更好的服務和消費體驗。從小處說,用戶、商家、支付寶實現了三贏。從大處講,消費升級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發力點,而其中的服務升級正代表了未來的趨勢。
在消費領域,供給側改革正面臨低端商品供應過剩、品質化商品和服務供給短缺的問題,而且品質化服務的短缺更甚于商品短缺。如果說過去10年商品升級是主流,服務升級則是未來10年的方向。從這個角度講,“雙12”在消費領域主打服務升級,也算是把準了供給側改革的脈搏。
當然,與商品升級相比,我國商業的服務升級仍處于起步階段。未來,服務升級需要在消費人口、消費場景、消費習慣、消費區域等更多維度上重新定義。今年的“雙12”只是一次嘗試,向更多維度延伸,才能構建完整的服務升級,實現線下商業的整體升級換代。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