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19年5月2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指出,按照建設健康中國要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積極促進社會辦醫,可以有效增加群眾需要的醫療服務供給、更好保障人民健康,也能更大激發市場活力、釋放服務消費潛力。
會議確定,允許在職或停薪留職醫務人員申辦醫療機構。今明兩年在北京、上海、沈陽等10個城市開展診所備案管理試點。
允許在職或停薪留職醫務人員申辦醫療機構無疑會增加醫療機構數量,但不可忽視的一點是,目前民營醫院的診療量遠低于公立醫院,其中醫保能否報銷成為影響社會辦醫的重要因素。
對此,會議提出,要加大政策支持。對社會辦醫在基本醫保定點、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上與公立醫院一視同仁,使更多社會辦醫進入基本醫保和異地結算定點,帶動擴大診療量。
允許在職或停薪留職醫務人員申辦醫療機構
近年來,政策層面對社會辦醫支持不斷,民營醫院數量也得到快速增長。到2017年末,共有民營醫院18759個,占醫院總數60%,已超過公立醫院數量。
會議提出,拓展社會辦醫空間。政府對社會辦醫區域總量和空間布局不作規劃限制。允許在職或停薪留職醫務人員申辦醫療機構。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允許在職或停薪留職醫務人員申辦醫療機構,這一規定在近幾年經過較大調整。
2008年發布的《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規定,醫療機構在職、因病退職或者停薪留職的醫務人員不得申請設置醫療機構。
直到2017年,這條規定才被刪除。
今年5月,國家衛健委等五部門發布《關于開展促進診所發展試點的意見》,提出鼓勵符合條件的醫師,全職或兼職開辦專科或全科診所。
開展診所備案管理試點
上述創新性改革措施,也讓診所發展迎來機遇。
為提高社會辦醫審批效率,會議提出,年底前各地要建立社會辦醫跨部門聯動審批機制。今明兩年在北京、上海、沈陽等10個城市開展診所備案管理試點。
目前,已有地方進行探索。
近期,安徽省發改委會同省衛生健康委、省民政廳等單位印發《關于印發安徽省社會辦醫療機構跨部門審批流程和事項清單的通知》,提出各地要規范開展社會辦醫療機構投資項目備案,凡是缺乏法律法規依據的前置條件和申請材料,一律取消。
北京近年來也致力優化社會辦醫審批服務管理流程。在審批程序簡化方面,取消診所規劃布局限制,精簡醫療機構審批材料,對養老機構內設診所、醫務室、護理站和中醫診所實行備案制管理。在壓縮審批時限方面,將醫師、護士、醫療機構準入事項審批時限壓縮1/3,從30至45日縮短到12日至20日。實施母嬰保健技術考核合格證書和醫師執業證書注冊辦理“兩證合一”。
這也促進了北京社會辦醫的快速發展。近3年,北京市每年新增診所200余家,診所總量已達2700余家。
此外,會議還明確,支持社會辦醫與公辦醫療機構合作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開展遠程醫療協作,共享醫學檢驗、影像等服務。支持社會辦醫優先承接三級公立醫院下轉康復、護理等業務。支持商業保險機構與社會辦醫信息系統對接,提供一站式直付結算服務。政府支持向社會辦基層醫療機構購買服務,對在社區提供康復、護理服務的社會辦醫,按規定給予稅費減免。
社會辦醫進入醫保與公立醫院一視同仁
在民營醫院快速發展的同時,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是,診療量表現欠佳。
從2017年情況來看,盡管民營醫院數量超過公立醫院,但民營醫院診療量為4.9億人次,僅占總量的14.2%。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能夠納入醫保報銷范圍的民營醫院尚屬少數,自付比例過高導致許多患者最終放棄選擇民營醫院。
實際上,早在2010年,《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意見的通知》就提出,將符合條件的非公立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定點范圍。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社會辦醫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確提出不得將醫療機構所有制性質作為醫保定點的前置性條件,不得以醫保定點機構數量已滿等非醫療服務能力方面的因素為由,拒絕將社會辦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定點。
地方的實踐也顯示出納入醫保對診療量增長的重要性。上海實施“健康服務業50條”后,上海嘉會國際醫院等5家社會辦醫療機構納入醫保結算。患者可用醫保結算就醫總費用10%-20%,腫瘤患者則有最高可達70%的費用以醫保結算。納保三個月,該院的就診量翻了一倍。
會議明確,對社會辦醫在基本醫保定點、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上與公立醫院一視同仁,使更多社會辦醫進入基本醫保和異地結算定點。
此外,去年以來曝光的沈陽民營醫院騙保案等一系列騙保案,也要求加強對醫保基金的使用監管。
會議強調,完善醫療監管,建立舉報投訴和受理機制,依法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對嚴重失信主體實施行業終身禁入。
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服務指數研究所所長曹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社會辦醫目前還存在人才方面的問題。既有民營醫院本身實力還不強,對人才吸引力不夠,無法給優秀醫生提供更好發展平臺的原因,也有公立醫院人才架構機制以及職稱評定、編制等因素對人才自由流動形成的阻礙。所以,還需要進一步促進醫生多點執業的加快落實,打破目前公立醫院體制機制所產生的障礙。
會議明確,社會辦醫可通過劃撥、協議出讓、租賃等方式取得用地使用權,可按規定享受小微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在醫院等級評審、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審等方面與公立醫院享受同等待遇。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