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果說中德合作將開啟智能制造產業的新一輪革命,并將我國智能制造產業發展落到實處。那么,此前的國家智能制造三個工作組成立大會則是為我國智能制造產業的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在政策與產業發展各項利好指標帶動下,我國智能制造產業將取得長足發展。
智能制造是制造業新的生產方式,推進智能制造是一項復雜而龐大的系統工程,要加強智能制造的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著力解決發展中的共性和基礎問題。
中德合作開啟新革命多路徑協同走中國特色發展道路
9月1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等主辦的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試點示范項目經驗交流會在上海臨港舉行。會上正式揭曉“2016年首批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試點示范項目”。全國有14個合作項目入選,涵蓋了產業合作、標準化合作、示范園區合作和人才培養合作四個領域。如果說這一次中德合作將開啟智能制造產業的新一輪革命,并將我國智能制造產業發展落到實處。那么,此前的國家智能制造三個工作組成立大會則是為我國智能制造產業的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8月22日,國家智能制造標準化協調推進組、總體組和專家咨詢組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全體大會在北京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出席會議并講話。會上還舉行了國家智能制造標準化總體組揭牌儀式,并召開總體組第一次全體大會,審議了該組的工作章程和2016年工作計劃。同時,專家咨詢組對2016年智能制造第一批標準立項建議進行了技術審查。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大會上發表了講話。他指出,智能制造是制造業新的生產方式,推進智能制造是一項復雜而龐大的系統工程,要加強智能制造的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著力解決發展中的共性和基礎問題,按照“市場牽引、以我為主、多路徑協同推進”的發展思路,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智能制造發展道路。
核心領域步入產業化重大智能制造設備取得標志性成果
雖然與工業強國相比,我國智能制造發展水平還有差距,標準建設還比較滯后,標準缺失、交叉重復、行業發展不平衡等問題還比較突出,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智能制造推進的速度和質量。但就現階段的發展情況來看,我國智能制造產業還是取得了一定成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核心智能測控裝置與部件進入產業化階段。目前,我國智能測控裝置和部件在儀器儀表、包裝和食品機械、工程機械、環保機械、重機、印機等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重點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核心智能測控裝置與部件進入產業化階段。其中,儀器儀表領域、包裝和食品機械領域發展較為突出,但智能測控裝置與部件整體技術水平依然較低,關鍵核心部件亟待突破。
機器人企業通過海外兼并合作整合產業鏈。國內機器人廠商頻繁與跨國企業和研究機構合作,以完善自身生態圈布局,逐步成長為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并且部分企業已經開始探索商業模式創新,以并購合作方式引入海外先進技術和豐富經驗,構建機器人生態圈,向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
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設備取得標志性成果。目前,我國已在石油石化、機械加工、食品制造等領域的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設備取得標志性成果。
各領域企業向人工智能領域滲透,著手在細分領域應用方面尋找新的增長點。受政策扶持、配套供給和技術融合驅動,各領域企業加速向人工智能領域滲透,重點攻關細分領域應用。隨著人工智能技術逐漸成熟,企業開始將布局熱點由技術研發轉為細分領域應用,尋找新的增長點。
高屋建瓴謀發展智能制造產業呈現“四化”趨勢
在政策與產業發展各項利好指標帶動下,今后一段時期內,我國智能制造裝備將持續呈現出自動化、集成化、信息化、綠色化的發展趨勢。其中,自動化和智能化是智能制造裝備的重要發展趨勢,主要表現在裝備能根據用戶要求完成制造過程的自動化,并對制造對象和制造環境具有高度適應性,實現制造過程的優化。
當前,智能制造裝備正向技術集成、系統集成的方向發展,主要體現在生產工藝技術、硬件、軟件與應用技術的集成及設備的成套,同時還體現在生物、納米、新能源、新材料等跨學科高技術的集成,從而使裝備得到不斷提高和升級,甚至發生深刻變化。
此外,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的融合,將為我國智能制造產業帶來巨大的、甚至是革命性的變化。將傳感技術、計算機技術、軟件技術“嵌入”裝備中,實現裝備的性能提升和“智能”。設計及制造過程的數字化、信息化與智能化的最終目標不僅是要快速開發出產品或裝備,而且要努力實現大型復雜產品一次開發成功。
面對資源、能源的壓力,使國內各裝備企業必須考慮從設計、制造、包裝、運輸、使用到報廢處理的全生命周期中,對環境負面影響極小,資源利用率極高,并使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協調優化。而綠色制造便是提高智能制造裝備資源循環利用效率和降低環境排放的關鍵途徑。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