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最近對于國內制造裝備業,網絡上不時有未經實際考證、不負責任的言論及報道傳播負能量,于國于民于己十分不利。9月20日召開的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數控系統分會2016年度理事擴大會就為行業帶了一股元氣滿滿的正能量,數控系統分會有中國數控系統行業40多家會員單位。每年的聚會,會員企業都非常活躍,共同為數控系統市場發展獻計獻策,分會向心力十足由此可見。
陳惠仁 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介紹了行業發展基本情況、對當前行業發展形勢的看法以及他對涉及機床行業的國家產業政策的理解。根據總會上半年對重點聯系單位統計的數據顯示,他表示目前行業整體處于下行區間,運行和發展分化日益明顯。企業要做到變被動為主動,直面焦慮豎立行業信心,應做出自己的特色產品。
陳吉紅 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分會理事長
數控系統行業還是朝陽產業,各企業都應在如何度過難關上下功夫,在升級轉型上獲提高。并呼吁有所為的企業,可以在宣傳上加大力度,打消大眾對國產數控系統的疑慮。
項九鵬 北京超同步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介紹了超同步的16年發展歷程,尤其是當談到超同步在身處“北京市在制造業中并不支持功能部件項目”的大背景下、在公司建立伊始開發出的伺服驅動器國內企業并不敢“第一個吃螃蟹”從而不得不接著開發電機、電主軸等產品時,引起了大家的共鳴。
梁玉 機床雜志社主編
《一個媒體人眼中的國產數控系統》的演講以獨特視角,搭配其他演講,讓會議內容更為充實;也讓本是分會內部年會的會議,更顯新鮮生動。
作為行業專業媒體,機床雜志社對數控系統行業十分關注。近年來,機床雜志社在數控系統行業開展了大量相關工作,如開辦“數控專欄”,出版《數控系統市場掃描》專冊,刊載《數控系統在中國》專題報道,并且陸續與幾家知名數控系統企業合作開展有獎征文活動等。
這份關注是有“據”可尋的,機床雜志社之所以會特別關注數控系統行業,梁玉主編總結原因有二:一是北京機床研究所是《制造技術與機床》雜志的主辦方之一,北京機床研究所作為中國機床行業曾經的領頭羊,30多年前便開始與日本FANUC合作,1992年在北京合資辦企業,從此翻開了中國數控系統行業的新的一頁。二是她本人也曾是“數控系統人”,大學畢業后從事了6年數控系統研發、設計、調試、維護等相關工作。既對國外數控系統比較熟悉,同時也十分了解國內數控系統開發、推廣中的種種困難。
這么多年來,《制造技術與機床》雜志可以說是看著國內數控系統成長至今,對這個行業內的多數企業極為熟稔,也看到了這些企業這么多年的起起伏伏,最終大浪淘沙留下來的還占多數。《制造技術與機床》雜志應該也必須做一個有責任、有情懷的專業媒體。
梁玉主編對國產數控系統談了一些她的看法和建議。她認為,國內數控系統企業數量相對國外并不少,也各具特色,然而缺乏飛躍的動力,產品也缺乏客戶的深度認可,同時國內數控系統企業也缺少應有的自信。為此,她建議國內數控系統企業與高校開展深入合作,部分解決“留不住人才”的困擾;與數控機床廠綁定,從試用開始逐步消除用戶對產品可靠性的疑慮;避免產品同質化,數控系統分會可以在總會的指導下給企業提一些指導性意見;抓住智能制造這一機遇;注重品牌塑造,不僅要塑造企業品牌,更要把“中國造”這個大品牌做起來。
隨后多位主講嘉賓針對數控系統的不同層面進行了精彩的演講,從他們的演講中可以窺見,許多的企業領導、行業專家都在帶領著他們的團隊為數控系統的發展竭盡心力,在他們遇到瓶頸需要幫助的時候,作為行業內的一員除了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更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注和幫扶,而不是一味的消極唱衰。
《孫子兵法》上說“致人而不致于人”。目前國產普及型數控系統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但外國品牌依然占領國內市場。要想贏得先機,必須著力發展國產數控系統,擺脫受制于人的現狀。雖然國產數控系統還存在諸多問題有待解決,但行業需要是支持和指導而非背負罵名,那些為數控系統國產化而奮力拼搏的人更不應忍辱負重。這是一場看不到硝煙的戰爭!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