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月底,廣新海工制造的國內首個“自航自升式海洋服務平臺”,將從中山啟航,前往阿聯酋交付客戶;成功研發我國第一面移動通信基站天線產品的通宇通訊,今年以605萬歐元收購了芬蘭技術領先企業PrismMicrowaveOy的射頻器件資產及相關業務,從突破技術壟斷邁向世界產業布局……
以廣新海工、通宇通訊等企業龍頭為代表,中山的裝備制造產正在加速集聚發展,走出中山融入全球創新鏈。在廣東省“十三五”規劃賦予中山的“四大城市定位”中,“世界級現代裝備制造業基地”居于首位,由此可見中山裝備攻堅世界市場的決心。
今年1—8月,中山全市裝備制造業完成投資98.99億元,增長55.0%,增速比全市固定資產投資高出43.9個百分點。圍繞“世界級”作主軸,中山正加快培育世界級裝備制造企業、技術、市場和產業集群,以“硬技術”對標全球前沿科技,搶占世界高端市場,實現中山“世界級現代裝備制造業基地”的全球突破。
A 輸出中山智造:“硬”技術攻堅“海陸空”裝備
一年前,gopro團隊在全球尋找4家合作商,來到中山市火炬開發區國家健康基地,鴻利達用精密模具生產出來的塑膠配件吸引了他們的注意。歷經將近一年考驗,一批批精密的塑膠配件,在鴻利達精密裝備生產車間下線,從中山出發走向美國,成為全球知名“極限運動專用相機”廠商gopro的重要構件。
不僅僅是鴻利達,更多的“中山智造”不斷成為國際知名企業的“座上賓”,強勢進入全球“海陸空”高端裝備制造產業。
國內首個“自航自升式海洋服務平臺”項目,造價高達5000萬美金,船長69.5米,配備大型起重機和巨大的住宿空間,甚至還包含直升機平臺。“這類產品都屬個性化定制。造船行業屬于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勞動力密集型產業,與航空產業一樣,可以體現一個地區裝備制造業的綜合水平。”廣新海工的董事長陳俊發如是說。
該船通過4點系泊定位系統,能夠固定在海上平臺及其他海上結構旁邊,承擔繁重的工作,為海上多樣化平臺作業提供最大的便利。而這也是廣新海工應對國際船舶制造業低迷,延伸產業線發力高附加值海工裝備的一大成果。
事實上,對于珠西裝備洽談會而言,廣新海工是首次參展,但其自2007年在中山成立以來,已經為遍及全國以及歐洲、美國、東南亞、中東等國內外市場,交付了50多艘高技術、高附加值的海洋工程船、平臺服務船、油輪等產品。
行業技術對標世界一流,國內“老大”看齊世界“排頭兵”,中山現代裝備制造企業掌握核心技術,并實現持續自主創新,一大批“中山制造”的高精尖裝備,揚帆出海、全球輸出。
新能源巨頭明陽集團,其最新研發的砷化鎵三結空間太陽能電池外延片,通過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產品鑒定。中國“芯”項目的新能源板塊中,聚光三結太陽能電池芯片更是通過國際太陽能電池權威機構-德國費朗和費太陽能研究所的測試鑒定,在500倍聚光條件上其轉換效率近42%,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我司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緊密合作,已成功開發出30%及32%轉換效率的兩款空間電池產品,可應用于不同規格的空間電源系統,滿足不同衛星電源的需求。”明陽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由該公司研發的砷化鎵三結空間太陽能電池外延片,效率可達30%以上,目前獲得批量訂單。
距離明陽集團30余公里遠,中山力勁的133畝新廠房內,一臺兩人高的兩板式高性能大型注塑機正處于快速運作的狀態,工作人員只需定期在液晶屏上進行操作,機器便能自動完成多道工序的加工。隨著原來標準化小型注塑市場的萎縮,中山力勁開始轉向多元化生產,如此大型的注塑機也是其搶占國際市場的一大“利器”。
“包括國外的路虎、福特等知名汽車品牌,都是使用我們的這種機器來生產塑膠部件的。”中山力勁的總裁助理黃朝霞自豪地說,目前力勁注塑機主要出口到墨西哥、美國、東南亞、俄羅斯等地。全新的產品通過對標歐洲,不再單純追求速度,對產品的定制化生產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利潤也高于傳統產品。
世界豪車、航空電池、海洋平臺,一大批專注于各自領域中山裝備品牌開始崛起,以“硬”技術全面攻占全球市場的“海陸空”裝備市場,逐漸形成了世界裝備舞臺上獨特的中山力量。
B 細分領域博弈:“隱形冠軍”全球搶占話語權
據日本權威機構統計,來自聯合光電的大倍率高清鏡頭,在全球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46.5%,在細分領域上打倒了很多國際知名光學品牌。“在監控大倍率高清鏡頭方面,我們已經做到全球第一的地位。”聯合光電總經理龔俊強介紹,這家中山企業的精密加工技術、玻璃非球面鏡片的制造技術,在國內均處于領先水平。
“目前市面上普遍可以做到的12倍、18倍的變焦鏡頭,我們的技術可以32倍、40倍的高清變焦鏡頭,以及4K高清光學鏡頭。我們的技術打倒國際對手,已經大大領先市場,也是在為未來的發展提前儲備了技術。”聯合光電的總工程師聶潤濤說。
細分領域的藍海,正吸引越來越多中山裝備企業深入耕耘。在第二屆珠西裝洽會的參展企業中,不少企業像聯合光電一樣,因為不和終端消費者產生直接聯系,所以社會知名度較低,然而它們在業界行家眼里卻“頗負盛名”。
“我們自主研發的A380凹印機在全球是首次突破,之前有德國商家想買斷專利技術,最終被我回絕了。”中山市優威印刷設備有限公司成為了行業內的“香餑餑”,其總經理劉洪生無比自豪地說,優威印刷自主研發的A380凹印機,已經銷往全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配套95%以上的國內外著名印刷機廠商,共為1000多家客戶提供了能滿足客戶需求的各種印刷干燥系統8000多套。
這家中山企業費時10年自主研發的A380凹印機,成為國內首家攻破印刷行業壁壘的企業,打破了國際品牌在印刷技術上的壟斷。其能耗是傳統印刷機的30%左右,達到溶劑零排放,解決了困擾煙包、食品、藥品等包裝企業的voc殘留、節能等問題。
在全球市場具有話語權的“隱形冠軍”中,中山凱旋真空技術工程有限公司同樣占據一席之地。
在輸變電真空成套裝備領域中,不得不提的便是煤油氣相真空干燥設備。這套由一個大真空罐加上外圍系統組合而成的設備,是特高壓和超高壓變壓器制造工藝中極為重要的裝備。“這代表著一個國家輸變電的裝備水平。”凱旋真空副總經理苗畢紅說。
1992年企業成立之初,這項技術在國內基本屬于一片空白。“當時國內廠家花數百萬自制真空罐,然后外方把其他外圍的系統賣給你,再派工程師指導安裝調試,一套煤油氣相設備總金額超過1000多萬元以上。”苗畢紅介紹,凱旋真空將引進、吸收、消化、再創新,最終完全掌握煤油氣相真空干燥設備的全套制造技術和工藝制作流程。
歷經20多年的發展,凱旋真空已成為國內唯一擁有完備生產制造能力的研發型真空成套裝裝備供應商,輸變電真空成套裝備訂單量占到全球市場的35%。其中,煤油氣相真空干燥設備國內市場份額更是高達60%,成為國內該行業的“老大”
除了煤油氣相干燥設備外,凱旋真空生產的環氧樹脂真空澆注設備也已經達到德國同類公司的技術水平,變壓法真空干燥設備出口數十個國家,真空壓力浸漬設備被中國中車、比亞迪汽車、常牽龐巴迪、永濟電機、東方電氣等世界知名企業應用。
C 全球產業重構:資本“出海”并購繪就智造藍圖
7月底,大洋電機發布重要公告稱,其子公司大洋電機香港出資2830萬美元,認購國際燃料電池巨頭巴拉德定向增發的1725萬股股份,認購完成后其將持有巴拉德9.9%的股權,并成為第一大單一股東。
大洋電機副總裁晏展華告訴記者,打動他們的是巴拉德在新能源領域非常領先的技術——氫能源發電技術,這將為大洋電機的新能源板塊帶來強勁的核心技術升級。
這也是繼2015年大洋電機收購了美國佩特來100%的股權,涉足車輛旋轉電器領域以來,大洋電機的第二次“跨海并購”,這一次,大洋電機瞄準了新能源領域非常領先的技術——氫能源發電技術。通過認購巴拉德并進而介入電池領域,大洋電機在新能源汽車“電機、電控、電池”的三電戰略布局已成雛形,形成了車輛核心配件制造到終端運營的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生態圈。
裝備制造企業“跨海投資”在中山并非孤例,隨著中山裝備制造企業積極開展各類海外并購項目,在積極參與全球產業重構的新格局之下,越來越多的“科技資本”開始加速出海,繪就“中山智造”的全球藍圖。
截至6月30日,中山市經備案(核準)共對24個國家和地區進行直接投資147宗,累計實現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16.3億美元,對外投資額是去年同期的23倍,今年上半年新增對外投資額是去年全年的1.8倍。海外市場除面向傳統歐美發達國家外,還涉足非洲等新興市場,同時今年上半年新增阿聯酋、卡塔爾、印尼三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作為對外投資目的地。
在8月初的國際巨頭歐司朗光源業務并購案中,中山裝備制造企業木林森引入戰略投資者國際資本IDG以及普通投資者義烏國資,以競標聯合體最終成功拿下這個德國巨頭的光源業務。木林森執行總經理林紀良坦言,技術并購也將帶來整個LED制造產業的重構。
靠自主研發產品突破國外的技術壟斷,通宇通訊也是先行者之一,其在1994年成功研發我國第一面移動通信基站天線。而在今年年初,通宇通訊更以605萬歐元收購了芬蘭技術領先企業PrismMicrowaveOy的射頻器件資產及相關業務。
“目前通宇通訊在基站天線方面已積累了一定的技術優勢,但是在濾波器技術方面的研發,我們卻尚未有很好的突破。”通宇通訊研發產品總監Doudou Samb博士介紹,“PrismMicrowaveOy掌握的小型化濾波器技術是業界最先進的技術之一,同時也是未來無線應用(含5G等)的核心技術之一。收購芬蘭這家公司,主要是考慮為未來5G技術廣泛使用提前做好準備。”
從投資情況看發展后勁,今年中山已有15個投資額1億元以上項目開工建設,項目數量位列珠西“六市一區”第一位。數據的背后,是中山裝備企業向國際高端市場挺進后,不斷地增資擴產。
除了資本的出海投資,中山裝備制造企業還將生產基地、研發中心、工業園區輸出全球。目前,已有中山聯昌噴霧泵有限公司、中山長虹電器有限公司在泰國、巴基斯坦等國家建立境外生產基地,廣東明陽風電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在丹麥設立明陽風電歐洲研發中心。木林森完成對歐司朗并購后,目前也在抓緊推進其研發中心落戶中山。
“我們聯昌在2013年的時候開始開辟東南亞市場,2015年正式建設泰國工業園區,計劃投資是1500萬美金,今年8月開始正式投產。”中山聯昌噴霧泵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考慮到海外工業園區用工成本和地方社會環境,自動化將成為未來工業園區的主要生產方式。“接下來,我們在國內研發的工業母機設備,將運到泰國并在當地園區率先試驗自動化生產,一旦成熟便在國內園區推廣,同時整個母機裝備也將面向國內外市場直接銷售。”
從產品輸出、技術并購到產業重構,“世界級現代裝備制造業基地”的中山夢想,越來越清晰。
聲音
“打造世界級現代裝備制造業基地的定位,中山也做了大量工作。如引入自主研發突破國際先進技術如自動導航的海工裝備平臺、光電領域的自主技術等。中山還培育了許多龍頭企業,如廣東唯一一家百億級以上工作母機企業明陽風電。此外,通過鼓勵企業并購、拓展業務,鼓勵企業兼并重組的過程中,更加注重引導企業要把國外先進的技術引進到本地。舉個例子,大洋電機剛完成了收購加拿大新能源電池巴拉德10%股份,已經成為第一大股東。下一步大洋電機將計劃把國外先進技術引入到國內,促進產業健康發展。木林森則完成了對世界著名燈飾企業歐司朗的并購,目前也抓緊推進研發中心落戶中山。”
——中山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鄧錦平
數讀
裝備制造業特別是工作母機企業快速增長
今年1—8月,全市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實現增加值299.01億元,增長12.7%
高出全市工業增加值增速5.2個百分點
占全市規上工業之比升至32.7%,較上半年提高0.5個百分點
其中,“工作母機”實現增加值59.60億元,增長22.5%,高出全市工業平均15個百分點裝備制造業支柱作用逐步加強
1—8月,占全市規上工業比重升至6.5%,較上半年提高0.6個百分點裝備制造業發展后勁強勁
1—8月,全市裝備制造業完成投資98.99億元,增長55%
增速比全市固定資產投資高出43.9個百分點,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74.9%
快于時間進度8.2個百分點裝備制造業政策效應顯現
在去年建立工作母機企業庫的基礎上,今年新增入庫企業153家,目前共有入庫企業316家
去年共安排市級專項資金2591萬元,扶持工作母機項目82個
全市規模以上工作母機去年實現增加值71.29億元,增長33.7%
高出全市工業增加值增增速26.2個百分點,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