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北京亦莊制造”已經成為北京產業發展的金名片,但一輪又一輪的升級發展中,開發區越來越多地融入了創造的基因,成為整個北京乃至全國的技術創新引領。
2017年12月20日,落戶開發區的京東方宣布全球首條面板最高世代線-京東方(BOE)合肥10.5代線正式投產,在業界看來,這項技術對于全球半導體顯示產業來說,可謂里程碑式的重要突破。然而對于今天的開發區而言,京東方式的成功正在不斷上演著。
從最初以優惠政策吸引技術創新型企業入駐,到近些年憑借有效的資源整合,高效扶持企業提升研發創新實力,如今的開發區已經初步建立起屬于自己的技術創新生態。
2017年11月4日,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到開發區調研時強調,開發區要努力在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和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中發揮好前沿陣地和主平臺作用。一同調研的代市長陳吉寧也指出,開發區要加強統籌,進一步提高產業聚集度,加快從產業園向創新產業園轉型。
根據最新規劃,到2020年前,開發區將建設新能源汽車科技創新中心、京東方新型顯示技術創新中心、漢斯人工智能技術創新中心等20個以上具有全球引領作用的技術創新中心,這些創新中心的累累碩果將成為“北京創造”的重要組成部分。
緊跟前沿
瞄準戰略性龍頭企業
圍繞龍頭企業的產業鏈布局,使開發區的技術創新緊跟前沿、不斷突破。京東方先進技術實驗室北京總部、京東集團全球總部二期、安華新材料產業研究院總部及研發基地、五洲融媒跨界云平臺等多個優質項目在開發區遇見了“創業”生涯中的嶄新機遇,奔馳、拜耳、通用電氣(GE)、資生堂、可口可樂等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則在開發區獲得了精于制造之外的創新動能。
京東方在成長為今天的行業龍頭之前,也曾經歷過一段艱難的時光,高額的研發投入給京東方帶來沉重的壓力,并連續多年處于虧損狀態。“當時京東方每年在研發上的投入有十幾個億,其實當時如果減少研發方面的投入,京東方就能有一個很漂亮的賬面,但若真的這樣做了,就不會出現如今的京東方”,京東方高級副總裁張宇表示。
2009年,就在京東方處于虧損、需要巨額資金時,開發區通過自有金融平臺以14億元參與了京東方A股的定增,用于支持京東方8.5代線的建設以及解決資金周轉的壓力。
在投資最初,由于京東方虧損較為嚴重,投資回報并不明朗,該投資項目曾被開發區內部戲稱為“一筆很大的天使投資”。
一如“創新是需要耐得住寂寞的”,開發區出于對京東方戰略地位和技術研發前景的看好,并未因巨額投入遲遲未見回響而有所動搖,反而在此后又對京東方進行了兩次增資,先后為京東方輸血35.5億元。
正是這樣一筆“耐得住寂寞”的投資,幫助京東方渡過了難關,不僅完成生產線升級,還不斷刷新技術創新紀錄。從2013年開始,京東方扭虧為盈,當年實現凈利潤23.5億元,并連續三年保持良好的凈利。
同時,隨著BOE iGallery、多款柔性顯示產品、全球最薄8K等創新產品的陸續推出,如今的京東方年新增專利申請量達7570件,全球業內第一,其中發明專利超80%,累計可使用專利超5萬件。京東方所生產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顯示屏市占率均列全球第一,顯示器顯示屏市占率升至全球第二,電視液晶顯示屏市占率保持全球第三。作為半導體顯示領域全球領先企業,京東方在原有的顯示和傳感業務上,還逐步開始向智慧系統和健康服務業務延展,向軟硬融合、應用整合、服務化轉型,真正擔當起技術創新的標桿和戰略性龍頭企業的角色。
去年9月14日,京東方先進技術實驗室二期工程北京總部項目舉行奠基開工儀式。這座總建筑面積約9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0億元的技術實驗室,預計2019年6月投入使用,將作為京東方全球創新中心平臺,參與到國家和地方的科研攻關項目中。尤其技術實驗室的微顯示器件與微轉印制作生產平臺,將為打破國外領先企業在微納器件領域的壟斷局面提供重要支撐。
除了開發區的原生企業,一些元老級外資企業也在這片土地上演繹著從制造到創造的創新升級之路。
作為較早一批入駐開發區的海外企業,GE醫療在開發區投資建設有GE(中國)醫療工業園,全世界CT銷售量的25%都來自這里,2012年,GE工業園實現產值約40億元。
不過,隨著開發區由制造中心向技術創新中心的戰略性轉變,GE在開發區的落腳點也從工業轉向了科技。2016年10月,GE北京科技園正式在開發區落成啟用。據了解,GE北京科技園總建筑面積達7.5萬平方米,成為集研發、培訓、管理及辦公于一體的中國總部和GE醫療全球研發中心之一,不僅大大提高了GE中國的全球地位,還推動了GE研發創新的本地化,為開發區這個京南“藥谷”增添了新的活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在業界看來,大型重點企業技術和產品普遍處于產業鏈高端環節,同時這些企業在參與全球競爭的過程中有著強烈的技術創新、產品升級需求。因此,圍繞這些龍頭企業,開發區技術創新體系的搭建也便水到渠成了。但事實上,除了瞄準龍頭企業,開發區的創新法則也助力“鋪天蓋地”的中小企業迸發創新活力。
同步扶持
中小企業迸發創新活力
有人說,開發區是一個讓夢想照進現實的地方,在這里只要你有技術、能創新,就能找到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回國之前的王陽已經有著一份輝煌的履歷:美國俄勒岡大學生物物理化學專業博士畢業;就職美國默克制藥公司從事病毒疫苗和抗體產業化研究14年,參與領導十幾個臨床和上市品種的開發……但他卻毅然放棄這些,選擇回國創業,懷揣著生物制藥的夢想,加入北京義翹神州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回國后,我的目標很簡單,我希望能為國內生物創新藥做貢獻,至少做出一個能治病救人的、在全球銷售的、中國公司生產的生物創新藥,不管是蛋白、抗體還是疫苗。”在王陽看來,中國在過去40年的改革是了不得的,中國公司的特點就是會充分利用人才,“你只要想做事,就肯定有你能做貢獻的地方”。
經過十幾年積累和創造,王陽所在的義翹神州已經建立起國際一流的生物技術研發和產業化體系,目前,義翹神州已經成為全球蛋白和抗體科研工具的主流供應商之一,8000多客戶遍布80多個國家,90%的市場在海外。為中國研制的生物制品進入國際市場奠定了堅實基礎。
去年國慶節前夕,在4萬平方米的義翹神州研發生產基地,為血友病人打造的“八因子”前沿創新藥試生產順利完成,今年底有望正式上市。幾十年來,全球血友病人一直面臨藥物供應嚴重不足、價格昂貴的難題,一年醫藥費用高達20萬-30萬美元。在義翹神州八因子上市后,10萬中國血友病患者將率先受益,龐大的產能將使得血友病患者享受用藥價格大幅降低的驚喜。
實際上,為了讓更多前沿創新藥造福國人,一批國內生物醫藥企業已經為原創技術的積累默默耕耘多年。
2017年9月,開發區企業琺博進宣布,全球首個具有獨特全新作用機制、用于治療腎性貧血的口服藥物羅沙司他已經完成三期臨床。
作為慢性腎病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腎性貧血在過去近30年間,全球都一直沒有創新性的療法問世,而現有的治療方案還存在諸多局限性。
琺博進的這款新藥獲得了國家食藥監總局的認可,被認定為1.1類新藥,享受國家創新藥的相關快速審評審批政策,預計中國將成為這款新藥的首個上市國家,甚至早于美國等發達國家,中國患者將享受到全球最前沿的科學技術成果。
同為開發區生物醫藥企業,2000年成立的百泰生物藥業有限公司也通過原創技術突破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創造”的力量。作為擁有國內第一個世界水平的抗體人源化技術平臺的企業,百泰生物成功開發了我國第一個人源化單抗藥物——泰欣生·尼妥珠單抗,填補了中國人源化單抗藥物的空白。
另外,創建于美國加州硅谷、落戶于開發區的博爾誠科技公司,使“抽取10毫升靜脈血,準確檢測結直腸癌風險”成為了現實。該公司開發的Septin9基因甲基化檢測試劑產品,將通過直腸癌的早期篩查提升患者生存率。這也是國內惟一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結直腸癌早期篩查產品。
無論是義翹神州、百泰生物還是博爾誠科技,它們的成長過程都是開發區扶持中小企業、助力北京原創技術突破發展的縮影。
長久以來,開發區都把支持中小企業科技創新放在與支持龍頭企業創新同樣重要的位置,指導企業科技創新,并為企業營造技術創新生態環境。
隨著“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的正式獲批,目前開發區共有北京市專利試點單位310家,專利申請量10526件,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10767件,萬人有效(實用)發明專利擁有量265件。
服務體系
打造技術創新軟環境
2017年開發區預計形成新技術117項、新產品123項,其中填補國際空白的新技術、新產品32項,填補國內空白的新技術、新產品82項。
創新的過程中,企業扮演著發動機的角色,而開發區則是因為深諳企業主導創新之道,才有了今天創新成果不斷打破行業空白的成績。
在此過程中,不得不提的就是開發區“六位一體”的創新法則。
所謂“六位一體”,即依托區域產業集聚資源,建立完善“產業聯盟+研究院+專利池+技術交易平臺+基金+特色產業園”六位一體創新鏈。以特色產業園為例,在集約增效的基礎上,開發區積極拓展新區產業發展空間。堅持高標準、高水平和適度超前,最終形成生物醫藥、新媒體、新能源汽車、軍民結合、生產性服務業、新空港六大產業園的規劃建設。首批16家特色產業園作為打造科技創新中心主陣地的載體和基礎,涵蓋互聯網、集成電路、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生物醫藥、健康醫療、醫療器械、工業4.0、能源互聯網、智能機器人、工業設計等細分產業。
不難看出,在落實北京城市戰略定位的大背景下,開發區為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技術創新中心、搭建創新生態服務體系已經下足了功夫。
去年12月9日,北京市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落戶位于開發區的北汽新能源總部“中國藍谷”。根據規劃,創新中心將在今年完成試驗試制平臺、科研服務平臺、孵化輔導平臺的基礎搭建,完成整車、電驅動、動力電池中試基地的建設;并將積極申報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
截至目前,開發區已經陸續掛牌光刻機零部件、新型顯示、基因技術轉化、創新醫療器械、人工智能、增材制造和新材料、智能車聯、智能制造、無人科技等10家技術創新中心。未來,還將重點推動北京新能源汽車創新中心成為國家惟一新能源車創新中心,繼續培育以芯成半導體、豪威、中科院微電子所為主體的傳感器技術創新中心,以華夏芯、集創北方、燦芯創智為主體的集成電路設計技術創新中心,以泰德制藥為主體的國際醫學工程技術創新中心,以哈工大機器人、北人集團為主體的機器人技術創新中心等技術創新中心。
在強化企業創新主體角色的同時,開發區也在持續建設重點服務平臺,提升綜合服務水平。比如推進國家專利運營公共服務平臺落戶,以及與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共建高新技術企業服務平臺等。
值得一提的是,開發區還推動建立了技術創新聯盟,營造集群創新氛圍。2016年10月,開發區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促進會正式成立,涵蓋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裝備制造、汽車產業、文化創意、節能環保、高技術服務、臨空產業等多個領域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不僅成為連接政府、聯盟、資金、市場等多方面資源的樞紐型社會組織,更成為開發區管委會與各聯盟及主導產業龍頭企業間的重要聯系渠道,成為加速構建持續、健康協同創新生態鏈過程中的重要助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審議《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0年)》時明確指出,今后北京靠的是創新發展。對此,已完成從高端制造到創新創造蛻變的開發區,也給自己定下了明確的發展目標和發展路徑:在已有357家企業研發機構的基礎上,進一步激發企業的主體活力,聚焦“硬技術”創新,用好全球創新資源,提升科技創新國際化水平,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創新能力向并行、領跑為主轉變。
您可能感興趣的項目
上海計算機技術開發公司轉讓項目,項目公司在金融信息和資訊方面屬行業領頭羊, 主打產品“Wind資訊”,客戶包括國內絕大多數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險公司、銀行、投資公司等金融企業以及國際市場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中的眾多機構。公司2016年營收13.3億元,凈利潤8.2568億元,凈利潤率高達62%,凈利潤率超過99%的A股上市公司。公司估值近200億元,整體評估價值不遜于東方財富、同花順、大智慧等A股公司。上海計算機技術開發公司轉讓,轉讓底價118103.11萬元。
山東日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轉讓項目,項目公司是全國首家推出調期交易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全國沿海港口首創“港口貨物融資監管信息平臺”、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項目、日照市唯一的“大宗商品電子倉單認證公示平臺”及日照市唯一、有公信力的大宗商品物流聯盟。目前,平臺會員企業近500家,上線了礦產品、化工品、農產品三大板塊共12個交易品種,截止2017年11月,營收達8.23億元。山東日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轉讓,轉讓底價3894萬元。
上海昊華華東化工公司轉讓項目,項目公司旗下上海中昊化工網上交易中心,入駐的全國大中型化工企業累計近200家。現存近80家會員企業,市場年交易量達80億元。在化工節能新材料領域具有生產能力,昊華華東化工有限公司100%股權轉讓底價待定。
中農發河南農化公司轉讓項目,項目公司屬國家農藥定點企業,位于國家濮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化工園區,占地面積300余畝。現有年產2萬噸2-甲基-6-乙基苯胺、1萬噸2,6-二乙基苯胺、1萬噸乙草胺(甲叉法)、1000噸喹草酸、1萬噸精異丙甲草胺等生產裝置。其全資子公司中農發山東化工有限公司,占地200余畝,現有年產3萬噸鄰硝基甲苯生產裝置,已形成完整的酰胺類除草劑產業鏈條。公司2016年度營收4.1億元,轉讓底價待定。
來源:北京商報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