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有企業混改商機,聚焦國有資產交易時訊,拓展投資并購價值管理視野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支持主營業務收入100億元以上大型制造業企業和50億元以上高成長制造業企業發展。”省人大代表、中車洛陽機車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單勇說,這為他們企業帶來了重大的政策機遇。
各地都在爭奪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新機遇,以機器人為代表的高端制造,成為地方發力的重點。在財政獎補、土地供給、稅收優惠等政策之外,各地如何有效扶持高端制造業?近一年時間,以上海、重慶、山東等地為代表的地方政府重點發力高端制造。
近來,我國制造業對外開放的步伐開始提速并迎來升級:一方面,擴大高技術制造業的開放領域;另一方面,將制定并完善相關標準體系建設,為推動制造業加快轉型升級創造制度環境。
業績同比增長近5倍,深圳惠程8月20日晚間交出公司上市以來最好的一份中期業績報告,公司控股子公司哆可夢業績保持著爆發式增長,哆可夢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63億元,已經完成2018年業績承諾的87%。與此同時,深圳惠程預測2018年前三季度將實現凈利潤在3.2億元-3.5億元,表現出較高的成長性。
技術不斷被顛覆的時代,每個細微變化的背后或將醞釀著巨變。環顧當下,隨著信息科技等新技術深入到各個領域,生產方式、產業格局等都在發生變遷。跨界融合趨勢顯現、平臺生態逐步發展……制造業發展迎來哪些“新變遷”?
近期,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發布今年1月至2月北京市經濟數據,從中了解到,全市經濟延續穩中向好,開局平穩,前兩月高端制造業增勢良好,高技術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分別增長18.7%和14.3%。
上海制造有著輝煌過往。上海牌手表、蝴蝶牌縫紉機、鳳凰牌自行車、海鷗相機……這些家喻戶曉的“上海制造”曾是這座城市的名片。上世紀70年代,上海近200項工業產品產量位居全國第一,70多項工業產品趕上或接近當時的國際先進水平。在新形勢下,“上海制造”的雄風如何重振?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北京亦莊制造”已經成為北京產業發展的金名片,但一輪又一輪的升級發展中,開發區越來越多地融入了創造的基因,成為整個北京乃至全國的技術創新引領。
當前,政府對于創新的重視、對推動產業升級的決心非常強,未來五年國內有望產生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和產業集群。如果說過去十年是國內互聯網企業由大變強引領全球的話,未來一段時間將是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互聯網等技術手段,與制造業結合重塑我國高端制造產業體系的新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