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INTRODUCTION
房地產業一直是我國的支柱產業,與建筑業、金融業、服務業、化學化工等各大產業關聯密切、產業附加值高。房地產業發展不僅可以滿足人們對住房的剛性需求,同時作為不動產,它還是財富權利的象征。2016年,以北京、深圳、上海為代表的大中城市房價漲幅加快,一、二線城市房價、地價猛增,創下新高,同時,制造業仍面臨著成本高、融資難、稅費重、產權保護缺乏等問題,制造業總體大而不強,部分行業產能嚴重過剩,高端產品供給不足,仍處于全球價值鏈中低端,難以憑借科學技術創新取得較大突破。1995-2015年間,中國房地產及制造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占全社會固定投資比重的平均值分別為20.53%、22.83%。此外,2010年之后,房地產本外幣實際貸款均超過制造業,2010年來新增貸款中房地產貸款維持在20%以上,2016年上半年房地產人民幣貸款新增7.53萬億元,新增貸款投放量比2009年4萬億刺激政策高出1 600億元人民幣。與此同時,中國整體形勢是金融過熱而實體經濟過冷,工業增加值等指標下探,價格指數也持續低迷。在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更多人似乎把買房作為唯一的投資手段,實體經濟企業保持觀望,致使部分資金被閑置,加之房地產高收益的吸引,致使實體經濟“空心化”,資金大量流向一些低效領域,配置效率不高。因此,長遠來看,如何處理好銀行房地產貸款過高,避免房地產泡沫,實現房地產市場理性發展和實體經濟創新轉型,提升制造業國際競爭力,已經成為當下急需解決的社會問題。
模型 MODEL
本文使用時間序列數據,所有數據都是以2000年為基年,2000年MIC、REE變量的綜合指數均為100。為了消除序列的異方差,分別對原序列MIC、REE取對數,記作lnMIC、lnREE。建立模型如下:
結論 Conclusion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提出以下幾個建議,對進一步確定影響制造業國際競爭力的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對當前中國產業轉型升級、提高實體經濟競爭力有著非常重要的啟示性。
(1)在當前經濟形勢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要處理好它們之間的關系,轉變當前經濟界談投資就是指房地產經濟、談資產價格就是房地產價格的扭曲局面,形成經濟全面提升、互動發展的良好局面,維護中國經濟發展的根基。
(2)由于本文關于中國制造業競爭力綜合指數的測度中很多因素與制造業出口關系密切,因此,這15年間中國制造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中國的出口優勢和人均資本。滿足制造業發展對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的需要,促進制造業國際競爭力綜合提高,以此推動中國綜合實力提升、經濟穩步增長。
(3)借助“一帶一路”經貿戰略,加大中國出口產品的出口附加值,加快與發達國家和制造業發展成熟國家間的國際技術交流與合作。同時,中國應在保持制造業投資不減少的前提下,加大對制造業創新項目投資,落實相關發展政策,確保東中西地區產業順利轉移和有序承接,開展區域間的經濟合作,降低中小企業融資約束,滿足資本密集型制造業對人均資本的需求。
(4)最重要的是,政府必須防止出現資產泡沫,處理好地方政府、房地產開發商、購房者、銀行、制造業、消費者六方的核心利益。避免經濟結構調整周期后延的現象,激發民間投資信心,預防類似于日本1985-1990年房價瘋漲引發資產泡沫危機問題的發生,吸取發達國家的歷史經驗,確保實體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摘要:本文基于制造業競爭比較優勢、貿易競爭優勢、生產競爭力和產業環境競爭力四個層面綜合分析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發現2000年以來,中國制造業競爭力緩慢提升,2014年比2000年提高了1.71倍。同時,房地產與制造業發展相對指標提高會抑制制造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實證分析發現房地產與制造業發展相對指標、政府財政支出占比及上市公司市值占比是影響制造業國際競爭力的主要因素。方差分解表明,中國制造業國際競爭力大約65%受來自于房地產與制造業發展相對指標波動的影響。
來源:產業經濟評論 作者:魏蘭葉,陳曉
如您有意 獲取項目深度信息,協調對接交易對手 請點擊在線溝通
或撥打電話:010-52401598/52297285